2024年12月19日,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本学年第11期、总第282期学术论坛于学院105教室举行,本次学术论坛的汇报者为龙宗科、吕靖然、牛双阳、潘荣丽,指导老师为赵梦老师。
第一位汇报者是2023级硕士研究生龙宗科,文章题目为“Prognostic indicators and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 sepsis and with and without shock: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于2024年12月发表在Annals of Medicine期刊,影响因子为5.1。该研究旨在探索常见临床指标在急性肝功能衰竭、败血症以及伴和不伴休克患者中的潜在预后价值。研究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合并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研究分析了临床指标、结局及其之间的关联,发现在休克组患者中血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肌酐(Cre)水平、丙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ALT)比率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与30天、60天和90天死亡率呈正相关。此外,血浆ALT水平与60天和90天死亡率呈正相关,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与30天、60天和90天的死亡率呈负相关。汇报者指出,该研究在筛选变量时,不仅考虑了相关指标的自身意义性也考虑到指标结局对临床的帮助性,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第二位汇报者是2023级硕士研究生吕靖然,文章题目为“Mental health outcomes in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a cancer diagnosis in Sweden: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于2023年1月发表在EClinical Medicine期刊,影响因子为9.9。该研究是一项全国性纵向队列研究,探讨了癌症儿童父母的短期和长期心理健康结果,以及母亲和父亲在应对照顾癌症儿童的挑战时可能存在的异质性。该研究指出父母的心理健康会因子女是否患有癌症而受到影响,其中,子女的癌症诊断会在短期内影响父亲的心理健康,而母亲的心理健康受到的影响会逐年加重。此外,该研究还发现了0~4岁癌症儿童的父亲和10~14岁癌症儿童的母亲患精神疾病的风险尤其高,并表明亟需为癌症儿童的父母提供心理干预措施。汇报者指出,未来的研究可以深入探索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的动态变化,以期制定更全面的干预措施来改善患儿及整个家庭的健康结局。
第三位汇报者是2023级硕士研究生牛双阳,文章题目为“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nsity And Recovery In Post-stroke Rehabilitation: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于2022年2月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期刊,影响因子为8.7。该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研究,评估了卒中后不同阶段患者对高强度和低强度康复方案的反应性,以解决“卒中后何时开展康复训练”和“如何选择康复训练强度”的问题。研究发现,几乎在卒中后的所有阶段都存在对康复训练的反应性,且无论康复训练强度如何都应尽早开始康复计划(即在亚急性阶段)。除此之外,在卒中后的所有阶段都显示高强度康复方案比低强度康复方案具有更大的影响。高强度康复训练对恢复的有利影响可能会弥补康复训练起步较晚的问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两种康复方案之间的强度差异显著,组间缺乏均衡性,这提示治疗类型、强度与反应性之间存在非线性交互作用。汇报者指出,今后可以在高强度康复训练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以保证组间均衡可比,从而找到卒中后更为有效的高强度康复训练方案。
第四位汇报者是2023级硕士研究生潘荣丽,文章题目为“Inhibitory control and mood in relation to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 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 study”,于2023年8月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影响因子为4.9。该研究由希伯来大学的Mor Nahum及其团队进行,重点关注在压力环境下年轻人如何通过抑制控制来调节情绪,从而增强心理韧性。研究表明,心理韧性是个体适应逆境的能力,而抑制控制是维持目标导向行为的重要机制。研究团队对144名以色列国防军士兵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生态瞬时评估(EMA),收集了他们的情绪状态和抑制控制表现的数据。结果显示,心理韧性在抑制控制与情绪之间的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对于那些自我报告心理韧性较高的参与者,良好的抑制控制与更好的情绪状态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对于心理韧性较低的参与者而言,这种关系则不明显。该研究的发现支持了心理韧性的认知模型,强调了抑制控制在应对压力和逆境中的关键作用。此外,研究还探讨了性别在这一关系中的潜在影响,发现女性参与者在高心理韧性水平下的情绪与抑制控制之间的关系更为显著,这一发现提示未来研究需进一步关注性别差异对心理韧性和情绪调节的影响。同时,该研究团队呼吁在心理健康干预中融入生态瞬时评估工具,以更好地理解和促进个体的心理适应能力。汇报者指出,该研究为心理健康领域提供了新的见解,强调了在压力情境下提升心理韧性的重要性。
在本次学术论坛中,四位汇报者从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精彩汇报。赵梦老师针对每个汇报内容进行了详细点评,并提供许多宝贵建议。本次论坛既拓展了参与者的学术视野,也加深了他们对于相关研究领域的认知深度与广度,令大家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