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9日,在护理学院105报告厅举办本学期第1期,总第147期学术论坛。本次学术论坛汇报者为牟焕玉、穆国霞、张海宏、赵梦。
第一位汇报者是2016级学术型研究生牟焕玉,她汇报的文献题目为:“Neighborhoods, sleep quality, and cognitive decline: Does where you live and how well you sleep matter?”。该文章基于美国大型队列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探讨了邻居的社会经济地位、睡眠质量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了睡眠在邻居的社会经济地位和认知功能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相比于邻居的社会经济地位好、自身的睡眠质量好的老年人,邻居的社会经济地位差、自身的睡眠质量差的老年人认知功能更差。汇报完毕后,同学们就疑问进行了讨论,老师也作出了评价和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汇报效果。
第二位汇报者是2017级学术型研究生穆国霞同学,汇报的文献题目为
“Association of Persistent and Severe Postnatal Depression With Child Outcomes”。本研究通过对9848个妇女产后第二个月和第八个月的EPDS评分将其产后抑郁分为六个水平,并设参照组,探讨了不同程度的持续性和严重程度的抑郁水平与儿童不良发育结局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产后一年持续抑郁的女性在分娩后至少11年仍会经历抑郁症状的升高。(2)患有持续性产后抑郁症妇女的孩子,尤其是病情严重妇女的孩子,面临着一系列不良后果的风险增加。汇报结束后,同学们针对文献中相关内容展开了进一步讨论,加深了对文献的全面理解。
第三位汇报者是2017级博士生张海宏,汇报题目是“Defining the “Frequent Exacerbator” Phenotype in COPD:A Hypothesis-Free Approach”。本文对法国EXACO前瞻性研究队列数据进行分析,采用R软件中的Kml软件包中CH index, the RT index, DB index三个方法、ROC曲线分析、逐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频繁恶化表型的COPD患者的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可以通过连续两年是否出现恶化情况、每日有无咳痰、气流阻塞程度和呼吸困难程度三个方面对频繁恶化表型进行评估。形成了简单易操作、适宜于临床实践的简易评分。该研究是第一个使用无假设方法研究COPD病情恶化的文献,并将COPD患者分为2组,频繁恶化组和无恶化组。
第四位汇报者是2017级博士生赵梦,汇报题目是“Trajectories of frailty among Chinese older people in Hong Kong between 2001 and 2012: an age-period-cohort analysis。”本文是对香港18所老龄健康中心于1901~1947年出生的老年人进行的一项大型纵向研究。通过采用年龄-时期-队列的方法探讨了衰弱的队列轨迹和预测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和较早出生的老年人相比,出生较晚的老年人更容易衰弱。高龄、较低的受教育水平、吸烟是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规律的锻炼、规律饮酒、积极的活动参与、较高的社会支持是衰弱发生的保护因素。研究结果提示我们要对衰弱进行早期的识别和干预,同时对衰弱轨迹的监测对预测未来健康趋势和老年人公共健康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