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科研成果(四十六)儿童屏幕使用与内外化问题的关系:昼夜节律的中介作用
发布日期:2025-06-20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次数:

文章标题

《儿童屏幕使用与内外化问题的关系:昼夜节律的中介作用》

Relationship between screen use and internalizing/externalizing problems among preschoolers: the mediation of circadian rhythm

文章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987340/

文章发表情况介绍

该文章由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硕士研究生赵佳为第一作者,硕士生导师崔乃雪副教授为通讯作者的儿童心理护理研究团队于20252月在Pediatric Research(影响因子:3.5JCR分区:儿科学Q1)期刊上发表。


第一部分:文章内容解读

研究背景

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普及,25岁儿童中有64.4%暴露于过度屏幕使用,远超美国儿科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屏幕使用与儿童心理健康之间存在联系,但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昼夜节律紊乱被认为是导致精神病理学的发病机制之一,然而其在屏幕使用与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关系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为此,本研究旨在检验昼夜节律在27岁儿童屏幕使用与内化和外化问题关系中的作用。我们使用来自调查问卷、活动记录仪和睡眠日记的数据进行结果验证,并纳入父母和教师报告的行为结果。此外,我们还考虑了家庭环境这一主要混杂因素,而以往研究中常未对其进行调整。

研究方法

本横断面研究分析了20223月至20246月招募的111127岁儿童的数据。父母报告了孩子的屏幕使用时间以及睡前使用屏幕的情况。父母和教师使用“优势与困难问卷”评估孩子的内化和外化问题。昼夜节律,包括时型和校正睡眠负债的周末睡眠中点(MSFsc),通过“儿童时型问卷”进行测量。在子样本中,MSFsc还通过活动记录仪和睡眠日记进行测量。分析调整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儿童的年龄、性别、家庭收入、居住地、夜间睡眠时长和家庭环境。为考虑数据的聚类性质,采用随机截距的多水平模型估计屏幕使用与内化和外化行为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

屏幕使用时间和睡前使用屏幕与父母报告的内化和外化问题显著正相关。然而,在调整家庭环境后,这些关联有所减弱或显著性消失。相比之下,屏幕使用与教师报告的内化和外化问题之间的关系在统计上并不显著。时型显著中介了屏幕使用与父母报告内化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但使用问卷、活动记录仪和睡眠日记评估的MSFsc在其中的中介效应微弱。

研究结论

在屏幕使用与学龄前儿童内化和外化问题的关系中,延迟的昼夜节律相位的中介作用可能微不足道。未来研究应探索其他昼夜节律参数在这一关系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

赵佳,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护理心理/护理教育,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4篇,其中包含1SCI论文。

通讯作者

崔乃雪,博士,山东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护理学会心理护理专委会、慢病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International Family Nursing Association委员。研究方向: 心理应激与健康;儿童青少年认知、情绪与行为发展的家庭和睡眠影响因素。主持国家级课题、国际合作课题多项。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