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6日,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本学年第1期、总第272期学术论坛于腾讯会议线上举行,本次学术论坛的汇报者为马彬、赵香玉、陈珂和丁云美,指导老师为牟焕玉老师。
第一位汇报者是2023级博士研究生马彬,他汇报的文章发表在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期刊,题为“Implementation factors of tuberculosis control program in primary healthcare settings in China: a mixed-methods using the Consolidated Framework for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framework”。本研究主要通过混合研究的方法确定了结核病控制项目(TCP)实施的障碍和促进因素。在量性研究中,采用了路径分析探究了TCP实施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又以经改编的实施研究综合框架(CFIR)为指导,对影响TCP实施的因素进行了挖掘。本研究发现,分别有84.6%和94.1%的社区和乡村医护人员职称较低。根据多元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结果,结核病核心知识得分较低被认为是TCP实施的障碍。低的工作满意度和低的工作意愿是社区初级保健部门实施TCP的障碍,同样也是乡村初级保健部门实施TCP的障碍。深入访谈的结果显示,CFIR在所有领域都存在障碍。本研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促进结核病控制项目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实证价值。
第二位汇报者是2023级博士研究生赵香玉,她汇报的文章发表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期刊,题为“Sleep promotes T-cell migration towards CCL19 via growth hormone and prolactin signaling in humans”。本研究揭示了睡眠能够特异性地增强T细胞向CCL19迁移的功能,从而促进淋巴结的归巢以及适应性免疫的启动。这一效应不适用于向CCL5的迁移,因为CCL5主要促使T细胞迁移到炎症部位。研究发现,生长激素和催乳素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两种激素的睡眠样浓度可以促进T细胞向CCL19的迁移。此外,通过在体外实验中模拟睡眠期间的内分泌环境,确认了这两种激素在促进T细胞迁移中的作用。重要的是,这些发现可能对提高人体对疫苗的增强接种反应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特别是针对那些因年龄增长伴随着生长激素和催乳素水平降低的个体。
第三位汇报者是2023级博士研究生陈珂,她汇报的文章发表在Circulation期刊,题为“Lifestyle Walk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The WATCHFUL Trial”。本研究旨在评估一种为期6个月的生活方式步行干预对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射血分数降低型)功能能力的影响。心力衰竭是一种全球性健康负担,运动被认为是改善患者功能能力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尽管传统运动已显示出积极效果,但其可及性和持续性常常受到限制。因此,希望通过生活化运动干预,探索更灵活、可持续的运动方式。本研究采取多中心、平行组、随机对照试验,招募了218名符合条件的心力衰竭患者。干预组患者配备了Garmin vívofit活动追踪器,并接受了每月的电话咨询,并通过自我监测、目标设定和行动计划等行为改变技术,增加日常步数。对照组则继续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的日均步数增加了1420步(约25%),但在6分钟步行的的步行距离上未能显示出显著改善(平均差异为7.4米,P=0.345)。此外,其他次要结果如抑郁评分、生活质量等也未见显著变化。这表明,尽管生活方式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日常活动水平,但未能改善患者的功能能力。未来的研究应探讨为何增加的身体活动未能与功能能力提升相关联。结合传统的运动康复项目与生活方式干预,可能会更有效地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结果,这一发现为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新的视角,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融入运动的重要性。
第四位汇报者为2023级博士研究生丁云美,她汇报的文章发表在Psychological Medicine期刊,题为“Treating depression with a smartphone-delivered self-help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a parallel-group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本研究旨在评估一种基于手机的自助式睡眠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对大学生抑郁、失眠、睡眠质量等的影响。本研究为平行随机对照试验,招募了322名大学生(干预组167名,等待对照组153名),通过为期6周的手机自助式睡眠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探讨参与者主要结局抑郁、失眠及睡眠质量,和次要结局焦虑、主观健康、参与满意度及接受度的改善。结果,干预组第6周的结局除了主观身体健康其余都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第12周的结局与干预组均无显著差异,可得出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持久效果较好。基于本研究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应延长干预时间、增加客观评价指标及扩大研究对象范围,并且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干预,以增强干预效果的说服力、降低参与者的脱落率。
在本次学术论坛中,四位汇报者对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精彩汇报。牟焕玉老师针对每个汇报内容进行了详尽点评,并提供许多宝贵建议。本次论坛既拓展了参与者的学术视野,也加深了他们对前沿知识的理解,令大家受益匪浅。本期学术论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