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上午8:30,护理学院第96期研究生学术论坛在趵突泉校区护理学院报告厅如期举办,护理学院部分研究生导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本期学术论坛。本次论坛由王翠丽教授主持,范秀珍教授也参加了此次论坛,2015级研究生林萍珍、马星、乔晓霞、孙瑶瑶进行了文献汇报。
首先汇报的是2015级学术型研究生林萍珍,她汇报的文献题目是“Comorbid trajectorie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PTSD among mothers with childhood trauma history: Course, predictors, processes and child adjustment”。该研究主要针对伴有儿童期创伤史的母亲在产后过渡时期探索产后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共病发展轨迹,该研究从疾病发展的共病模式、预测因素、发展进程以及儿童适应结局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人群产后抑郁和PTSD的发展轨迹存在异质性,同时环境因素、个体因素会影响该轨迹的发展,并且该共病发展轨迹会影响儿童将来的问题行为发展。随后,王翠丽老师就研究对象的选取和该研究中的数据分析方法:增长混合模型(GMM)提出了疑问,并与大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同时建议大家在将来的数据分析中应注重分析方法的可借鉴性。
第二位汇报者是2015级学术型研究生马星,所汇报文献的题目是“Adolescent Susceptibility to Peer Influence in Sexual Situations”。本研究通过假设情景的实验方法,采用分层回归分析讨论了青少年在性行为中受同伴影响易感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性别、种族、性结果期望是同伴影响易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性别表现出了很强的差异性,性别与种族、青春期发育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因此,识别同伴影响易感性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对青少年危险性性行为进行有效的早期干预,以易感个体为目标,给予针对性的措施,减少性行为不良结局的发生。王翠丽老师对同伴影响在我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提问,并就统计方法及研究结果进行了质疑,探讨了本实验方法在中国青少年中的可行性。
第三位汇报者是2015级学术型研究生乔晓霞,汇报题目是“Do lifestyle, health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mediate educational inequalities in frailty worsening”。本文对欧洲11国SHARE队列研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了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和社会参与在教育不同等和衰弱恶化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低教育水平、吸烟、不饮酒、慢病、抑郁、不参加社会活动是衰弱恶化的危险性因素;不饮酒、慢病、抑郁、不参加社会活动中介了教育不平等在衰弱恶化中的作用,但是仅有小到中等程度的中介效应。因此,在老化过程中,通过对生活方式、健康状况以及社会活动的干预,可以延缓衰弱恶化的发生,从而进一步减少跌倒、住院、死亡等不良结局的发生。
最后由孙瑶瑶向大家汇报题为“Chronic fatigue in Hodgkin lymphoma survivors and associations with anxiety, depression and comorbidity”的文章,这篇文章发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上。本文通过对180名霍奇金淋巴瘤幸存者与327名常模人群比较,发现霍奇金淋巴瘤幸存者的慢性疲乏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此外,多元logistic回归还显示,焦虑、抑郁、慢性病都是慢性疲乏的高危因素。因此,临床医生需要对焦虑、抑郁以及疲乏等因素早识别,并重点关注有共患病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一旦发现有疲乏症状需要早日得到专业治疗。之后,王翠丽老师就文章中调查的共患病与抑郁可能存在重叠提出了疑问,并与大家进行了讨论,强调大家以后在研究设计中应该注意设计的严谨性。
上午10:30,本期研究生学术论坛圆满结束。研究生导师王翠丽教授对本次学术论坛进行了总结,她建议同学们要本着更加严谨的态度对待科研,对于学术论坛应积极参加、踊跃发言,在相互交流中促进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