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3日,山东大学护理学院在护理学院105教室举办本学期第五期(总160期)学术论坛,本次共有四名学生进行汇报,贾愚老师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和指导。
第一位汇报者是2017级硕士研究生孔雯雯,汇报的文章是发表在Depression and Anxiety上的,题目为“Prediction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onset in college students”。该文章纳入了比利时鲁文大学的2242名大一新生,在基线时测量了社会人口学变量、儿童-青少年创伤事件、12个月的压力事件、12个月的精神障碍和重度抑郁症,12个月后对重度抑郁症发病情况进行随访,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了个体水平和人群水平上的风险预测因子。结果显示大一新生重度抑郁症的发生率为6.9%。最重要的个体水平的预测因子是自杀计划和自杀企图;最有力的人群水平的预测因子是儿童-青少年期创伤经历、基线过去12个月的压力事件、父母的精神障碍和任何过去12个月的精神障碍。多元交叉验证预测结果表明,36.1%的重度抑郁症事件发生在预测风险最高的前10%学生中。本研究对有重度抑郁症发病风险学生的筛查奠定了理论基础,且对开发和部署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第二位汇报者是2017级学术型研究生李佳欢,汇报论文是2019年3月21日发表于“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的“Cross-sectional and prospective relationships of passive and mentally active sedentary behaviours and physical activity with depression”,即“被动久坐、精神活跃的久坐行为和身体活动与抑郁症的横断面和前瞻性关系”。该研究目的是探究用30分钟精神活跃久坐,轻体力活动和中度至剧烈活动替代同时长的被动久坐对抑郁症的潜在影响。横断面分析用logistic回归,纵向分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横断面结果显示,与精神活跃的久坐行为替代(5%)相比,当用轻体力活动(降低23%)和中度到剧烈活动(降低28%)替代被动久坐行为时,观察到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更大。前瞻性分析发现,30分钟的精神活动性久坐取代30分钟的被动久坐行为能使MDD的发生几率降低了5%。
第三位汇报者是2017级硕士研究生刘欣艺,汇报的文章是2018年发表在“BMC Medicine”上的,题目为“Effect of 24-month physical activity on cognitive frailty and the role of inflammation: the LIF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该文章是一篇随机临床试验研究,纳入了1635名处于久坐状态的老年人,探究为期24个月的体育活动干预对于认知衰弱的作用。本研究采用3MSE量表测量老年人的认知状况,采用SOF衰弱量表测量老年人的衰弱情况,并且按照认知和衰弱的分类情况构建了一个有序变量---认知衰弱。同时本研究还分析了基线IL-6水平是否会对体育活动的干预效果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证实了为期24个月的运动干预可以降低久坐老年人认知衰弱的严重程度,并且干预效果不会受到基线IL-6水平的影响。
最后一位汇报者是2017级学术型研究生吕高荣,汇报的文章是2017年发表在“CLINIC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上的“Brief Mindfulness Meditation for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ymptom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Hemodialysis:A Pilot Feasibility Study”。本研究是一项在城市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41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21)和常规治疗组(n=20)。干预组接受为期8周的个人椅旁正念冥想干预,每周3次,每次10-15分钟。干预的可行性是通过入组率、干预完成率和干预耐受性来体现的。同时采用抑郁症状自评工具(PHQ-9)和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测量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的61名患者中,67%的人参与。在干预组有71%的人完成了研究,正念干预的耐受性良好。正念冥想与主观上的获益有关,但对抑郁和焦虑得分的改变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影响。因此正念冥想在伴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血液透析患者中是可行的,且耐受性良好。该研究没有揭示干预措施对抑郁和焦虑得分的显著影响。